当纤维原料相同时,影响织物掉毛率的因素有织物组织结构、织物密度、磨毛整理、织物表面摩擦系数;当织物规格和后整理方式相同时,织物表面平均摩擦系数越小,其掉毛率相对较低;当纱线细度和织物密度相同或相近时,织物组织结构越稳定,掉毛率相对越低。
织物勾丝主要是由于纤维或纱线滑移浮动引起的,这与织物结构相关。对于组分相同的织物,机织物勾丝测试结果明显优于针织物;提花、网眼和毛圈等结构的针织物,比普通针织物更容易产生勾丝。GB/T11047中说明此标准不适用于具有网眼结构的织物、非织造布和簇绒织物,就是因为这类结构的织物抗勾丝性非常差,没用测试的意义。改善纺织品的防勾丝性能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改善纤维性能和织物组织结构;二是通过有效的后整理工艺。
免烫性能指标:免烫纺织品标准中必须规定免烫性能指标,这是与其他纺织产品标准的重要区别。如果产品的免烫性能达不到要求,则不能称其为免烫产品。该标准中规定免烫性能指标如下:洗涤干燥5次后外观平整度3.5级;洗涤干燥5次后接缝外观3级;洗涤干燥5次后褶裥外观3级;水洗尺寸变化率为-3%~3%。
逆反射又称作反光或者回归反射,是反射光线从接近入射光线的反方向返回的一种反射。具有逆反射功能的反光材料有反光膜、反光标线、反光衣物等,广泛应用在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交通工具反光标识、特殊作业服装、夜跑装备和服装等领域,以增强穿着者在可见性较差的高风险环境中的可视性,并起到安全警示作用。
纺织品阻挡紫外线的能力与织物表面形态、织物组织结构和厚度有明显关系。纺织品是表面凹凸且复杂的多孔材料,除了吸收光外,还因漫反射使光的透过率降低。面料结构越密,厚度越厚,空隙就越小,越能阻挡紫外线的穿透。
近十年来,我国纺织品的抗静电技术有了飞速发展,除应用于专业工作场所的抗静电工作服、超净工作服,军队、武警的常服、作训服等,甚至一般民用纺织品如羊绒衫等针织物也需要有抗静电功能。纺织品质量测试机构经常会收到各种企业的抗静电产品样品检测,而评价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指标主要采用带电电荷量、电荷面密度、摩擦带电电压、静电半衰期、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等,所以表面电阻率是评价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纤维性质方面,吸湿性差的纤维织物一般都具有较好的拒水性;纤维表面存在的蜡质、油脂等可使水滴附着于织物上,其接触角大于90。,从而产生一定的拒水性,当这些蜡质、油脂随织物多次洗涤而逐渐去掉后,接触角将大大小于90。
在纤维性质方面,吸湿性差的纤维织物一般都具有较好的拒水性;纤维表面存在的蜡质、油脂等可使水滴附着于织物上,其接触角大于90。,从而产生一定的拒水性,当这些蜡质、油脂随织物多次洗涤而逐渐去掉后,接触角将大大小于90。
目前纺织品拒油性主要的测试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GB/T19977-2014、ISO14419:2010、AATCC118-2013
一般来说,纺织品防污性能主要从三个方面表征:(1)耐沾污性:材料与液态或固态污物接触后,不易粘附污物的性能;(2)易去污性:被沾污材料在规定的洗涤或擦拭等清洁的条件下,污物容易被去除的性能;(3)防再沾污性:洗涤时,洗下的污物不再重新沾污织物。
织物在穿着过程中,由于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和人体排泄物以及沾污而形成污垢。经过易去污整理的衣着用纺织品可以在不影响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容易用一般洗涤方法除去,并使洗下的污垢不致在洗涤过程中回污。
吸音纺织材料又称消音纺织品。建筑物内使用纺织品在声学方面有三种功能,提高可听度;保持自然音质;阻止杂音透人。吸音纺织材料如地毯、纺织墙布和窗帘等都能减少回响时间。但并不需要完全消除这种回响,吸音过度会减弱音质,降低可听度。
织物保暖性是在有温度梯度的情况下。防止从温度高的一面向温度低的一面传热的特性,其实质为织物保持热能的能力,也可用导热性表示这一特性。织物保暖性是服装穿着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之一。用于测定织物保暖性的仪器种类较多,主要有恒温法、冷却法和暖体假人法等。
织物保暖性是在有温度梯度的情况下。防止从温度高的一面向温度低的一面传热的特性,其实质为织物保持热能的能力,也可用导热性表示这一特性。织物保暖性是服装穿着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之一。用于测定织物保暖性的仪器种类较多,主要有恒温法、冷却法和暖体假人法等。
FZ/T73036-2010《吸湿发热针织内衣》中对吸湿发热满足标准升温值指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样品特定的试验箱内进行保温试验,最终最高升温值不小于4.0℃,30min内平均升温值不小于3.0℃才可被称为具有吸湿发热性能。
术语:织物抵抗被水渗透的程度。抗静水压纺织品是具有特殊功能的一类面料,不仅用途广泛,而且发展迅速,一般应用在户外运动的冲锋衣、家庭用的餐桌布、日用的雨衣雨伞、泳衣潜水服等。静水压试验是考核面料抗渗水性的常用方法。它的测试原理是以织物承受的静水压来表示水透过织物所遇到的阻力。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试样的一面承受持续上升的水压,直到另一面出现三处渗水点为止,记录第三处渗水点出现时的水压值,并以此评价试样的防水性能。
术语:织物抵抗被水渗透的程度。抗静水压纺织品是具有特殊功能的一类面料,不仅用途广泛,而且发展迅速,一般应用在户外运动的冲锋衣、家庭用的餐桌布、日用的雨衣雨伞、泳衣潜水服等。静水压试验是考核面料抗渗水性的常用方法。它的测试原理是以织物承受的静水压来表示水透过织物所遇到的阻力。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试样的一面承受持续上升的水压,直到另一面出现三处渗水点为止,记录第三处渗水点出现时的水压值,并以此评价试样的防水性能。
保暖性的检测方法按原理分为平板法、蒸发热板法和暖体假人法,保暖性能的常用表征指标主要有:热阻、传热系数、克罗值和保温率等。在国内的产品标准中通常用热阻和保温率来评价服装的保暖性能。
通过测试吸光发热面料和普通面料在同等光照条件下的升温值,并计算两种面料的相对温差.结果显示:吸光发热面料的20分钟升温值明显高于普通面料,且两种面料的相对温差达到10℃.同时测试了3种不同类型面料的辐照升温曲线,每种样品测试5次,结果表明该方法测试结果的标准偏差均小于2℃,变异系数小于3%,证明了该测试方法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
q=C*(dT/dt)经过后面两步换算,可以得出凉感系数(q)等于铜板的每平方厘米热容量(C)乘以温度瞬时变化量(dT/dt)(温度变化量与变化时间的比值)。标准中规定了织物和热板温差在15℃的时候,凉感系数只有大于等于0.15,才能称之为该织物面料具有瞬间凉感性能。因此可以称之为具有接触瞬间凉感的纺织品必须要达到凉感系数大于等于0.15才能标注。
织物透湿性(water-vapourtransmission),指的是织物对水蒸汽的吸附和扩散能力,又称透水性能,透湿性能测试方法主要分为吸湿法、蒸发法(正杯)、蒸发法(倒杯)。
指气体分子通过织物的性能,是织物通透性中最基本的性能,主要影响织物的穿着舒适性,如隔热、保暖、通透、凉快,以及织物的使用性能,如降落伞、安全气囊、船帆、热气球等。
GB/T30127-2013《纺织品远红外性能的检测和评价》规定了采用远红外发射率和温升试验测定纺织品远红外性能的方法。左、右图分别为温升、发射率项目测试过程对于一般样品,远红外发射率不低于0.88,温升不低于1.4℃时,才可称其具有远红外性能。
远红外纺织品由于添加了发射率高的远红外线辐射材料,其保温性能表现为利用生物体的热辐射,吸收、存贮外界向生物体辐射的能量,使生物体产生“温室效应”,阻止热量流失,起到良好的保温效果。因此,远红外织物具有显著的保暖作用,适宜制作防寒织物、轻薄型的冬季服装。GB/T18319—2001标准规定了用红外辐射计测定纺织品红外反射率和透射率,计算吸收率,以及用点温度计测定辐照升温速率的方法。
在纺织产品静电性能的评价有电阻类指标(体积比电阻、质量比电阻、表面比电阻、泄漏电阻、极间等效电阻等)、静电电压及其半衰期、电荷面密度等指标。基于电荷衰减的半衰期和静电荷的聚集,我们可以对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测试和评价。表1纺织品静电性能的测试与评定方法比较在不同测试指标反映不同特性:半衰期反映静电衰减的快慢,电荷量和电荷面密度反映摩擦产生静电的程度,表面电阻率和点对点电阻反映导电性能强弱。
近期,不少纺织服装品牌商家密切关注大气污染物中有害气体氧化氮与纺织服装产品接触时,所引起的褪色现象,并要求其供应商进行相关色牢度质量控制。Intertek纺织及鞋业务线广州黄埔实验室针对市场要求,可对ISO105G01和GB/T11039中耐氧化氮气体色牢度的方法进行测试。测试时,通过燃料燃烧产生的氧化氮模仿大气污染物中的氧化氮与纺织品接触,引起的纺织品色变,来衡量纺织品的耐氧化氮色牢度。此两项测试适用于所有有色纺织品
耐烟熏色牢度ISO105-G02:19932009-12-1918:31:18|分类:专业知识|举报|字号订阅1.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测定除散纤维外各类纺织品的颜色对由燃烧丁烷(化学纯)而产生的氧化氮大气中耐烟熏能力的方法。1.2.本标准也可以通过特定程序将染料应用于纺织品上﹑在特定的颜色深度下测试染色试样来评定该染料的色牢度。
AATCC(美国纺织化学师与印染师协会)关于纺织品耐臭氧色牢度的测试有两种方法,分别为低湿大气和高湿大气的测试方法,而国标将两种测试方法归纳在一个标准里。具体的标准代号、名称及适用范围如表1所示。2.2测试原理AATCC109—2016的原理是将纺织品试样暴露在室温64℉~82℉(约18℃~28℃)和相对湿度不超过67%的含有臭氧的大气中,不断重复此循环,直到试样达到一定的变色,或完成规定的循环次数。
减少周围空气中臭味的能力。注:臭味是由3.1.2列出的化学成分引起的
1.燃烧实验法;2.限氧指数法;3.表面燃烧实验法;4.发烟性实验法;5.闪点和自燃点测定及点着温度测定
纺织品多为贴身穿着,极易吸收人体汗腺和脾腺分泌的排泄物,容易滋生微生物,除了产生异味外,还会引发细菌感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再者,微生物在纺织品中大量滋生繁殖,会侵蚀织物,破坏织物纤维,使其理化性能降低,减少衣物的使用寿命。而抗菌纺织品是一种具有抑菌和杀菌性能的新型功能性面料。它是通过面料表面的抗菌成分进行接触杀菌,进而达到抑制菌面料表面的微生物繁殖,降低微生物的侵蚀危害,同时能保持衣物长时间洁净和干爽。
将试样与对照样分别接种霉菌孢子,并放置在适合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霉菌在试样表面的生长情况,根据试样表面长霉程度来评价纺织品的防霉性能。
具有防螨抗菌效能的纺织品不仅可以抑螨、驱螨,有效防止与螨虫有关疾病的发生,还可以抗菌、抑菌,进而达到改善生活环境的目的。